Total Pageviews

Wednesday, 29 June 2011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这几天疯狂拉肚子,所以世说新语也看得不少
而里面最让我感到佩服的就是《雪夜访戴》的这一篇
那个性格,那个个性,那个胸襟,那个情怀
服!
大概3,4年前就看过这一篇了,当时是从别处看来就已经佩服得不得了
时隔几年后还是让我读来十分玩味
我只能说经典就是经典,高级的艺术就是让人历久弥新
超脱于时间,永远都不会旧
原文如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 眠觉 开室 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下大雪,睡醒,开门,喝酒,四处看,读书,突然想到朋友,坐船,坐了一个晚上,到了朋友家门,反而不进去。人家问他还说兴致已经达到了。
以前人的生活真是耐人寻味。
其实想想也不太难,有时候想写blog,最后屁都没写出来,兴致也是达到了。
“吾本乘兴而写,兴尽而停笔,何必见blog?”

Monday, 27 June 2011

有时候选择太多反而让人不懂得怎么选择
你知道的,这可以让我举出太多太多的例子来
就因为构成这个世界的不只是黑白,好坏,是非而已
还有那么多的灰色地带,中间地带
就连选这么一个blog的背景都让我再三再三犹豫,最后的决定就是眼前所看到的这个竹了
或许是因为吹笛子的关系总觉得竹子和我有莫大的关系
记得当年水墨画学的第一样就是画竹,为何画竹?
你又知道的,原因是很简单的
文人爱竹
为何文人雅士,就因为
竹是虚心的,竹又是有节的,竹又是不断向上的
苏轼留下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东坡都可以不吃东坡肉,就是不可以居无竹
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太多太多以此类推
其实blogger还是提供了很多很美的图片的
有些真的让人感觉意义非凡,可是就是会眼花缭乱
像有个小破巴士去旅行的那个,我也很喜欢这一种状态
知道自己未必是开着最精良的工具出发,未必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就像一个小破巴士一样,用一种从容的姿态
慢其实没有什么不好,还不是一样到达目的地
不在于你跑得多快,而在于走得多远
在追求一种前进又在追求一种停泊
我不知道别人是否如此,我的人生就是矛和盾,盾和矛之前
其实这个世界又还是有很多矛和盾之外的武器的..
这个小破巴士的话题就此打住!
再来还有一个貌似希腊雕像的雕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让我有一种写blog也可以和希腊人对话的伟大感觉
只是中文啊他未必能看懂,就算他能够看懂就算吧!
还是别劳师动古的,调一历史人物出来干嘛呢
不见得能把我显得年轻
再来还有那种我在心里默默喜欢的画面
今天要把这个默默喜欢公开了...
就是路
无尽的公路
可惜寓意浅白容易让人懂,所以还是摆在心里默默喜欢
免得让你们知道我要走很长很长很长很长的路
透露一下
最近暂时不上路

Sunday, 26 June 2011

年纪不小

年纪不小了还整一新blogger,其实啊blog才是老人家的玩意儿
都怪那个spaces消失之后,搞一个wordpress,至今我还没搞懂那个wordpress
脱了袜子自己闻,那叫日记。脱了袜子请朋友到家里来闻,那叫博客。脱了袜子挂在家门口让路过的人闻,那叫论坛。脱了袜子挂在广场上请所有人闻,再去闻别人的袜子,恭喜你,你已经玩微博了。。。
人类快餐文化真是发展到极致中的淋漓尽致了
写blog动辄几百字,现在facebook的status,微博的140字,人人字字精辟字字珠玑的勒
真是惜字如金到了淋漓尽致中的极致了
都怪昨晚打羽球太过激烈,今天一整个睡醒到现在腿还是软的
征求按摩双腿
双腿一整个超级软,软趴趴,软绵绵,走十步一歇,走二十步浑身散
接下来真要歇一歇,不要过度运动,练练笛子比较实际对吧
毕竟8月分的演出快到了
singapore conference hall~~~im coming~~~必须要配合一下讲讲英语
新加坡大会堂音乐厅~~~我来了~~~
4月21日syf (singapore youth festival)比赛后,我的课是少之又少,又少中之的少少啊
看着别人步步为营,我在马来西亚的事业真的是逆水行舟啊
这是我们的选择.....(唱)
上星期天和声福蔚翔栩权还有我自己,一共四人在小小喝下午茶,一喝喝了三个小时
这种生活真的很恐怖
有时候早起时,想找个人吃早餐都找不到...大家都在辛勤上班,我在那边得空的空这样...
在新加坡就自己下楼,楼下吃了解决就好
在麻坡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又是一个星期天下午
不久前自己和自己掀起了一段读书狂潮
疯狂看韩寒,读书狂潮显然已过
现在看的世说新语,坦白说
是上厕所时拿去厕所看的,真的是看到我一头雾水
当然是看带有翻译的,看完还是一头雾水
catch 不到point,catch no ball ,catch no ball
正是我辈耳,捉不到球啊~
然,捉不到球的事,世间皆有

Tuesday, 14 June 2011

苏启明老师纪念音乐会

苏老师过世时隔近一年了,谨以这场音乐会来纪念,追思,缅怀他生平的点点滴滴。

在北京上学的前面几年,我几乎很少回去乐团看看,每次假期回来也没有去拜访苏老师

后来快毕业了,或许是长大了,稍微懂事了,才会经常回乐团,也会去拜访苏老师

我记得去年7月底回来的时候,还帮苏老师买了六盒的古筝指甲的胶布

他还说这六盒胶布足够他用一段时间了,不然古筝的学生每次都很快把他的胶布用完

苏老师过世那几天,我去他琴房找夹子时,看见那六盒胶布原封不动的被放在了地板上

看见东西还在,人已经不在了,万般滋味。

明明不久前还好好的准备教课的事情,突然的就走了。

其实说到华乐事业,和苏老师的关系就像千丝万缕一样无法切割的

苏老师曾经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陪伴着我们多少次练习,多少次巡回访问旅行,多少次生活营

虽然他后来生病了,大家记忆慢慢模糊了,这次这场音乐会正是让我们放下脚步,静下心来

再仔细的回味一次,或许也就那么一次,以后的事谁也不知道了

见苏启明老师最后一面是在潮韵音乐交流会上,那时候我开车接苏老师一块去的

累了,过后补上